提要
2023年1-9月,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2.5万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为4938亿元,同比增长12%。前三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集成电路产量为3819亿块,同比增长8.6%;手机产量11.1亿台,同比下降4.8%。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1%。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5%,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8%。东部地区营业收入增长10.1%,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出现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工联网链接】
数据眼
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在2023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4938亿元,同比增长12%。前三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9月单月同比增长11.3%。集成电路产量为3819亿块,同比增长8.6%;手机总产量为11.1亿台,同比下降4.8%,其中智能手机产量为8.81亿台,同比增长1%。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1%,集成电路出口量为2653亿个,同比增长20.3%。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5%,比1-8月提高0.1个百分点,营业成本为10.9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东部地区营业收入为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中部地区为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西部地区为1.48万亿元,同比下降0.2%;东北地区为636亿元,同比下降4.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比1-8月回落2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的分析应充分考虑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整体表现和区域差异。随着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电子信息行业对银行的信贷需求可能会增加,尤其是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的收入增长率显著高于西部和东北部。银行应重点关注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企业,尤其是集成电路和智能手机制造商,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和出口增长均表现良好。 同时,考虑到整体营业收入利润率的提高,银行在授信时可以适度放宽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要求,以支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负增长需要特别关注,银行可能需采取更为谨慎的授信策略,以防潜在的信用风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也表明企业在扩张上的谨慎态度,银行在信贷审批时应评估企业的投资回报预期,以确保授信风险的可控性。 综上所述,银行在授信决策中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差异以及企业市场表现,制定灵活的信贷政策,以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