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汇川技术在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实现营收316.63亿元,同比增长24.67%,归母净利润42.54亿元,同比增长26.84%。尽管业绩强劲,但公司面临增长动能不足和毛利率下降的挑战。毛利率从2020年的38.96%降至2024年的28.7%。该公司在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加剧,特别是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同时,汇川技术正在布局人形机器人和重新进入储能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尽管储能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的战略合作已初见成效,但整体行业面临亏损风险。【东方财富网链接】
数据眼
汇川技术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营收达316.63亿元,同比增长24.67%,实现归母净利润42.54亿元,同比增长26.84%。该公司在控制费用方面表现出色,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增速整体低于营收增速。然而,营业收入的高增长背后也暴露出增长动能不足和毛利率持续承压的问题。例如,汇川技术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38.96%下降至2024年的28.7%。在此情况下,尽管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115.1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0.41亿元,但同比增速已从2020-2021年高达55%以上回落至2024年的21.77%。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也显示出显著放缓,从2020年的120.62%逐年下滑,并在2024年出现负增长,净利润降至42.85亿元,同比下滑9.62%。 汇川技术的业务结构正在历经调整。其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业务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约148亿元,同比增长约38%,占比约47%,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相对而言,以往毛利率较高的通用自动化业务的占比正在下滑,反映出其在高端市场仍面临外资品牌的激烈竞争。 此外,汇川技术还计划重返储能市场,董事长朱兴明在股东大会上宣布将其作为新战略重点。尽管储能市场竞争激烈,且行业整体面临亏损,但汇川技术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积极推动储能项目的落地。这种战略调整显示出汇川技术希望在变化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需求被看好。 在授信业务的角度来看,汇川技术的财务数据为其融资能力提供了基础。稳定的营收增长和强劲的净利润是银行评估其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面临毛利率下滑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汇川技术的市场地位和技术积累仍然为其未来的融资提供了支撑。银行在授信时应考虑到公司的市场前景和战略调整带来的潜在收益,以平衡风险与回报。整体来看,汇川技术在保持现有业务增长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有助于提升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