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山东海化拟以23.2亿元投资中盐碱业,参与国内最大储量天然碱项目,旨在优化产品结构并实现利润增长。该项目面临市场风险和财务压力,山东海化近期财务状况不佳,2024年净利润下降96.24%,2025年上半年亏损约2.58亿元。项目的成功与否将在市场中得到验证。【山东财经报道链接

数据眼

山东海化拟以23.2亿元自有资金入局天然碱行业,标志着其在合成碱领域的战略转型。公司与各相关方签署的《增资扩股合作协议》使得中盐碱业总额高达80亿元的注册资本全部规划到位,其中山东海化出资额23.2亿元,股权占比29%。此举显示出山东海化对天然碱市场的重视,特别是在其传统氨碱法工艺面临成本高和环保压力大的背景下,参与天然碱资源开发成为优化产品结构的重要途径。 天然碱项目的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内蒙古通辽大沁他拉地区的天然碱采矿权,以68.09亿元的成交价成为国内已发现的最大储量天然碱资源。然而,山东海化在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6.24%,而2025年上半年则亏损约2.58亿元,说明公司在扩展新业务时面临着严峻的财务挑战。 在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角度来看,山东海化的投资行为可能影响其信用评级和授信额度。虽然天然碱项目的前景良好,但项目的市场风险和投资收益不确定性也使得银行在评估授信时需要更加谨慎。尤其是中盐化工提到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带来的财务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提高对其的风险溢价,影响授信的决定。 从融资结构来看,山东海化的股权结构中,控股方中盐化工以40.8亿元的投资锁定了51%的控股权,显示出市场对项目的信心,但同时也提醒银行关注项目的后续开发建设可能带来的财务压力。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授信时可能会要求山东海化提供更为详尽的财务预测和风险控制方案,以确保其投资能够在未来实现盈利,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最终,山东海化是否能通过进入天然碱市场逆转亏损困局,仍需观察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市场反应,这对于未来的融资策略及银行的授信政策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