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23年1-8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709.9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1120.9亿元,同比下降14.7%。内资企业利润总额745.8亿元,同比增长12.5%,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为375.1亿元,同比下降42.4%。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899.8亿元,同比下降20.4%。在37个工业行业中,1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利润下降10.6%,汽车制造业下降3.0%,医药制造业下降25.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4%,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2.9%。截至8月末,应收账款为6569.7亿元,同比下降13.4%;产成品存货为1666.3亿元,同比增长5.2%。【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链接

数据眼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23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20709.9亿元,同比增长4.8%;但利润总额为1120.9亿元,同比下降14.7%。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内资企业的利润总额为745.8亿元,同比增长12.5%,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利润则为375.1亿元,同比下降42.4%。在企业规模方面,大中型企业的利润总额为899.8亿元,同比下降20.4%。在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由亏转盈,1个行业亏损减少。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22.4亿元,同比下降10.6%;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为160.6亿元,同比下降3.0%;医药制造业的利润为97.6亿元,同比下降25.1%;专用设备制造业则实现利润总额90.3亿元,同比增长38.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利润总额为67.3亿元,同比下降72.9%。截至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为6569.7亿元,同比下降13.4%;产成品存货为1666.3亿元,同比增长5.2%。 从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角度来看,以上数据反映出工业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复杂性,特别是利润的下降与应收账款的增加。银行在授信时需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财务健康状况,尤其是内资企业的相对稳定和外资企业的显著下滑。内资企业的利润增长12.5%可能使其在贷款申请中更具竞争力,银行在评估其信用风险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大中型企业利润的下降,尤以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为甚,可能导致银行在授信时更为谨慎,特别是在对这些行业的未来预期不明的情况下。行业的多样性表现出不同的市场机会和风险,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长则可能吸引银行的目光,促使其对这一行业的贷款政策更加宽松。 银行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还需考虑到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化。应收账款的下降可能表明企业的回款速度加快,财务状况改善;然而,产成品存货的增长也可能意味着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加大。因此,商业银行在授信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各项财务指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