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截至10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近3000亿元,预计将拉动项目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这些工具旨在支持民间投资并推动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快速落地将有助于提振四季度总需求,稳定信贷增速,并为明年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预计此轮工具将撬动更多投资,支持经济平稳运行。【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链接】
数据眼
截至10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1893.5亿元和1001.11亿元,合计近3000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分别为2.8万亿元和1.26万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作为“准财政”工具,这种金融工具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能够提振四季度总需求与稳定信贷增速,助力明年经济的良好开局。 从投放节奏来看,这些工具呈现出“快速落地,高效推进”的特点。国开行和农发行在9月29日当天分别实现了首批投放271.1亿元和104.83亿元。投放结构上,经济大省获得重点支持,国开行已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比77.4%;农发行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也显著,向民间投资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 在项目覆盖领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向科技创新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兴业证券的统计显示,能源项目的总投资占比高达54%,而新质生产力、交通基建及物流领域的总投资占比分别为24%和14%。此外,国开行已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项目投放710.5亿元,占比37.5%。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也在政策中有所体现,5000亿元额度中的20%(即1000亿元)须定向支持民营企业,这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力。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杠杆效应将对信贷和其他社会资金产生积极的撬动作用。中金公司分析师测算,假设该工具占项目资本金比例为50%,有望撬动约4万亿元贷款,拉动贷款余额增速1.5个百分点、社融增速1.0个百分点,甚至预计可撬动5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6个百分点。更乐观的估算显示,这一工具可能撬动投资约6万亿元,相当于2024年基建投资总额的24.4%。 然而,杠杆效应在实践中仍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地方财力、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及银行配套贷款规模等。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能在年内全部完成支出,发挥预期中的杠杆效果,将有助于保障四季度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推动增长目标的实现,并为明年经济的良好开局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