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6.77万亿元,同比下降13.9%,跌幅扩大。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下降,至7.59亿平方米,库存压力缓解。新开工和竣工面积的跌幅有所收窄,表明行业体量稳定,市场基础逐渐改善。销售疲软仍是行业的关键问题,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8.4%。市场处于深度调整,需要精准政策以促进投资和稳定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高质量住宅供应,推动市场回稳。【东方财富网链接】
数据眼
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6.77万亿元,同比下降13.9%。其中,住宅投资5.20万亿元,下降12.9%。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4.8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4%;住宅施工面积45.2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7%。房屋新开工面积4.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9%;住宅新开工面积3.3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房屋竣工面积3.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5.3%;住宅竣工面积2.2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1%。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3万亿元,同比下降7.9%。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23万亿元,同比下降8.4%;国内贷款1.13万亿元,同比下降1.4%;自筹资金2.61万亿元,同比下降9.3%;个人按揭贷款9884亿元,同比下降10.6%。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9亿平方米,比8月末减少241万平方米。 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投资、施工、销售等主要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开发投资的下降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产生了直接影响。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力度减弱,银行对于房地产项目的信贷投放需要更加谨慎,尤其是在授信额度和条件上可能会更加严格。 银行在进行授信评估时,更加注重项目的市场需求、销售状况以及开发企业的资金到位情况。随着到位资金的减少,许多开发企业可能面临流动性压力,这将影响其偿债能力,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贷款审批流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复杂的审核程序,银行可能会要求开发企业提供更为详尽的资金使用计划和市场分析报告,以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在当前市场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调整授信策略,关注那些具备良好市场前景和较强偿债能力的房地产项目。特别是对于“好房子”项目的投放,银行可以考虑给予更多的支持,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同时,银行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沟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确保授信业务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还需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外,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帮助开发企业拓宽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整体授信业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总之,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背景下,需要更加灵活、精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