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徽商银行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达到2.25万亿元,净利润为93.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2%和3.81%。该行通过深耕区域经济,推动对公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增强了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降至0.98%,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89.94%。徽商银行紧扣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积极支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推动业务创新和结构转型,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徽商银行将继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中国经济时报链接

数据眼

徽商银行在实施安徽“三地一区”战略的背景下,展现出显著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提升。截至2025年6月末,徽商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2%,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1005.33亿元,增长9.82%。这些数据表明,徽商银行通过深耕区域经济,在规模与效益上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实现了中期目标中的规模、效益与质量的协同提升。 在盈利方面,徽商银行的营业收入为211.57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为93.28亿元,同比增长3.81%。这显示出其在市场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稳定的盈利能力,特别是金融投资净收益的显著提升,达到了29.80亿元,增幅高达165.60%,反映出其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卓越表现。 徽商银行在对公业务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对公业务围绕区域实体经济需求转型,投资银行和交易银行的持续增长为其带来了市场认可。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规模达2118.29亿元,财富客户数达到128.41万户,显示出其在个人客户服务领域的扩展与深化。 在资产质量方面,徽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9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89.94%,同比提高17.43个百分点,这些指标显示出其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 徽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策,特别是在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科技贷款余额达2017.94亿元,同比增长19.57%,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444.68亿元,增长35.63%。这些举措不仅支持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提升了徽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在供应链金融和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徽商银行通过推动数字化和场景化服务,进一步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截至6月末,供应链金融的投放较2024年同期增长64.53%,显示出其对行业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响应能力。此外,托管业务的快速增长至12206.56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城商行中的地位。 徽商银行在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同时,注重质量和风险控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发展潜力。未来,徽商银行将继续借助其区域优势和业务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