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10月19日发布的“2025中国VR50强企业”名单显示,入选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营收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31家,技术研发企业显著增加,超半数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领先全国,江西和深圳稳居第二梯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和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行业正迈向内容生态构建新阶段,VR大空间内容企业首次入选,显示出规模化应用的趋势。【江西新闻网链接

数据眼

2025年,中国VR50强企业营收超过1亿元的企业数量达到31家,超过60%的企业营收过亿,显示出虚拟现实产业的强劲增长势头。这些企业不仅在营收上表现出色,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中移(江西)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9月实现主营收入近亿元,完成对外市场签约1.3亿元,外省市场拓展签约金额超1400万元,体现了其市场竞争力与业务拓展能力。 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VR行业,应当高度关注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市场前景,尤其是营收过亿的企业,往往具备较强的还款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银行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营收构成、市场份额以及技术创新能力,来评估其信用风险。同时,随着VR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加深,相关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为银行的授信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人才结构同样影响其信用评级。中移(江西)公司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00%,显示出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视,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团队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优势。银行在授信时,需考虑企业的人才结构和研发能力,以判断其未来的增长潜力。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需全面分析VR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营收能力、市场拓展情况及其技术创新能力,以制定相应的授信策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随着VR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在服务这些新兴企业的同时,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