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旨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与消费升级,三家政策性金融公司已成立,资金主要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多省积极响应,已公开披露多个项目资金落地情况。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撬动约5万亿元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未来将加强审核机制以防止骗补行为。【东方财富网链接】
数据眼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总额为5000亿元,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出资运作。这一资金的主要用途是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消费升级以及外贸稳定等领域。根据相关人士的分析,未来将强化特定领域的贷款,例如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 截至10月15日,已有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安徽、河北、内蒙古、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云南等12个省份披露了工具资金的落地情况。安徽省合肥鑫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获批资金为31.625亿元。与此同时,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市更新项目获得4900万元的首笔资金,项目总投资为5亿元。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成功申请并落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获批金额超过2.8亿元,项目涉及20万千瓦共储项目和50万千瓦风电项目。昌吉国投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笔资金不仅解决了项目资本金需求,还预计可撬动约4倍规模的银行贷款。 根据测算,假设政策性金融工具占资本金比例为50%,在未来3至5年内,有望撬动约4万亿元的贷款,拉动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社融增速1.0个百分点。同时,工具有望撬动5万亿元的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10个百分点,其中1万亿元投向民企,有望拉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4个百分点。 从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设立和资金的投放,将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机会。银行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资金运作,获得稳定的收益。同时,随着政策对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的重视,商业银行可以针对这些领域制定专门的授信政策,降低信贷风险,提升信贷投放效率。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促进银行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