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9月金融数据整体符合预期,新增社融和贷款同比少增,显示实体经济需求较弱。社融增速下降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影响,信贷需求复苏缓慢。消费贴息政策初见成效,但居民短期信贷需求仍不明显。财政对社融拉动作用减弱,存款活期化趋势持续,非银存款少增。银行股投资表现良好,预计银行业绩稳定,建议选择股息高、资产质量优的国有大行。风险因素包括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房地产债务风险。【同花顺财经链接

数据眼

9月新增社融为3.5万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余额同比增速为8.7%,增速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1.3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余额同比增速为6.6%,增速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M1增速为7.2%,M2增速为8.4%。9月对公信贷同比少增2700亿元,其中企业对公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500亿元,企业中长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居民贷款增长3890亿元,同比少增1110亿元,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279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0亿元。9月政府债新增1.2万亿元,同比少增3471亿元。 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新增社融及贷款的增速。9月数据表明,社融增速下行,反映出实体经济需求依然疲弱。在信贷供给方面,虽然企业对公短期贷款有所增长,但整体信贷需求仍未复苏,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减少显示出企业投资意愿的减弱。这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意味着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尤其是在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 居民贷款方面,尽管中长期贷款有所增长,但短期消费信贷需求的不足,反映出居民消费信心依然不足,银行在信贷投放上需考虑适度调整策略,可能需要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消费信贷产品来刺激需求,提升贷款增速。 此外,政府债券的融资减少也可能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策略。政府债券的拉动作用减弱,可能导致银行在信贷资源配置方面的调整,从而影响整体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在此环境下保持稳健的信贷增长,以及有效管理风险,将是未来的重要挑战。 存款方面,M1增速上升至7.2%,显示出存款活期化的趋势持续,商业银行需要关注存款结构的变化,这不仅影响流动性管理,还可能影响信贷投放的灵活性。存款搬家进程的暂缓,意味着居民对未来经济预期的谨慎,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需更加关注市场情绪和预期变化,以优化授信策略。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需要灵活应对社融和贷款增速的变化,重视风险管理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实现稳健的成长和持续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