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查查)于10月10日提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首家冲刺该市场的数据服务商。前一天,企查查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罚款1万元,尽管罚金不大,但引发市场对其合规性的关注。企查查在过去几年中营收和净利持续增长,注册用户超过1.5亿,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然而,面临营收增速放缓、新增付费用户下降及投诉等挑战。公司发展源于三个苏州青年意外创立,融资总额达8轮,投后估值接近100亿元。企查查拟募资15亿元用于大数据研发,分红行为略显“无奈”,合计分红3亿元以应对资金需求。尽管业绩数据亮眼,企查查需解决用户投诉、合规风险等问题,未来能否成功上市仍需关注。【新浪财经链接】
数据眼
企查查在其招股书中披露了多个与财务和运营相关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对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查查的营收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逐步增长,从5.18亿元增长至7.08亿元,显示出其业务的稳定性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样呈现上升趋势,从1.90亿元攀升至3.17亿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1.72亿元,表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企业的毛利率在85%至90%之间波动,202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90.74%,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均值。这一高毛利率为企查查的风险控制提供了缓冲空间,商业银行在评估其授信时,可以考虑这一点,作为对其财务健康状况的正面指标。 然而,企查查的未来增长面临一些挑战。2023年至2024年间,营收增速由19.25%降至14.58%,归母净利润增速也由35.90%降至22.66%。这样的增速放缓可能会引起商业银行的警觉,尤其是在授信额度的评估时,银行需关注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维持其增长势头。 此外,企查查的业务结构偏重于会员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占比高达84.25%。这种单一的收入来源可能导致业务风险的集中,商业银行在进行授信时需评估其产品多样化的能力及相关风险。此外,企查查面临的281起司法案件及相关的合规问题,尤其是涉及名誉权和网络侵权的案件,也可能影响其信用评级,银行在授信决策中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 在融资方面,企查查计划募资15亿元,以支持其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及产品升级,这显示出其扩展业务的决心。但同时,过去的分红行为以及为满足资金需求而启动的分红安排,反映出其资金流动性的问题,这可能会对银行的信贷决策产生影响。 总体来看,企查查在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中的表现,既有亮眼的财务数据和市场潜力,也面临着合规风险和增长放缓的挑战。商业银行在授信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信贷决策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