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建发集团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确立了“专业、共进、生生不息”的核心战略,业务涵盖供应链运营、城市建设、旅游会展、医疗健康及新兴产业。近年,建发致新依托于医疗器械万亿市场,业绩稳步增长,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9月25日,建发致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募资4.46亿元,标志着集团战略与产业融合的成功。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流通,提供直销、分销及集约化运营服务,已与多家知名厂商建立稳定合作。通过信息化管理创新,建发致新积极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并计划利用IPO募集资金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未来,公司将扩大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份额,力争成为行业领军者。【东方财富网链接

数据眼

建发集团在医疗器械市场的战略布局为其业绩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4年)》的数据,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3700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103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79%。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这一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的风险评估与信贷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建发致新在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其营业收入在2022年到2024年间分别为118.82亿元、154.43亿元和179.23亿元,2023年度和2024年度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97%和16.06%。净利润也在同一时期持续上升,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约1.89亿元、2.27亿元和2.74亿元的净利润,增长率为19.90%和20.68%。这些数据表明,建发致新在医疗器械行业的稳步增长,体现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反映出在授信业务中,银行可以对其授信额度进行合理评估。 建发致新的成功不仅在于市场的规模,还在于其深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行业内的先发优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SPD管理系统,帮助医疗机构优化了医用耗材的管理流程,提升了采购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压力。通过与超过100家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厂商的合作,建发致新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这种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信贷基础,降低了信贷风险。 随着医疗器械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建发致新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4.84亿元,投资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和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这一战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商业银行在评估授信时,可以考虑这些投资计划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及其带来的财务收益。 综上所述,基于建发致新在医疗器械市场的表现及其未来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可以采用更加积极的态度,不仅要关注当前的财务数据,还需关注其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和未来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