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截至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前三季度社会融资增量为30.09万亿元,广义货币(M2)增长8.4%。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9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为1.45%。国家外汇储备为3.34万亿美元,前三季度经常项下及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分别为13.06万亿元和6.04万亿元。【中央人民政府链接

数据眼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3万亿元,同比增长6.4%。这一数据反映出商业银行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上有所增强,但增速相较于社会融资规模的整体增长显得略显不足,占比61.1%,同比低1.3个百分点,说明商业银行在贷款结构上需要进一步优化。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尽管整体融资增量上升,但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54万亿元,同比少增8512亿元,显示出商业银行在放贷时的谨慎态度。尤其是在外币贷款方面,折合人民币的余额同比下降18%,这可能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有关,商业银行在外汇风险管理上面临挑战。 广义货币(M2)增长8.4%,狭义货币(M1)增长7.2%,显示出经济活动的活跃度提升,但流动性管理仍需关注。前期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均有显著增长,这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外币存款的显著增长20%也提示商业银行需关注外汇流动性风险。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占据主导地位,增加13.44万亿元,表明商业银行在支持企业融资方面的积极态度,但短期和中长期贷款的结构变化需引起重视。中长期贷款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在资本支出和投资上的信心有所恢复。 银行间市场的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5%,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6%,反映出市场的资金成本有所上升,商业银行在信贷定价上可能会受到影响,需在风险控制与收益之间取得平衡。 最后,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4万亿美元,显示出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商业银行在进行跨境业务时应充分考虑外汇储备的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从而优化授信策略。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需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市场流动性以及客户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