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渤海银行和广州农商行近期宣布计划转让总额超百亿元的债权和信贷资产,旨在优化资产结构和降低资本占用。进入四季度,多个银行加速处置不良资产,以应对风险指标压力。业内人士指出,银行通常在下半年加快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大型资产包一次性转让效率高,但对买方要求高;小额多笔转让灵活性强。随着行业对风险管理和资产处置的重视,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逐渐成熟,预计未来将持续加速。【证券时报链接

数据眼

渤海银行近期公告计划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合计约698.33亿元的债权资产,其中本金金额约为499.37亿元、利息金额合计约104.36亿元、罚息金额合计约93.34亿元、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1.26亿元。该行意在通过一次性出清多年沉淀的高资本占用资产,显著改善资产质量、降低风险资产占用,从而提升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广州农商行也于同日公告,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信贷资产包,进一步表明银行业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趋势。 根据近期数据,已有近10家银行在四季度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的贷款资金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等类别,部分资产包金额超过亿元。如邮储银行山东分行的公告显示,其未偿本息合计约2.38亿元,涉及1577户借款人。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也发布了约1.12亿元的不良资产包公告。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业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往往会加快不良资产的转让,以应对短期风险指标压力。 一次性转让大额资产包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能够集中出清,减少后续管理成本,但要求买方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相对而言,小额多笔转让灵活性更强,便于匹配不同的处置机构,但操作流程复杂,交易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除了传统的催收和批量转让外,还在探索债务重组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体现了市场化趋势。 不良资产的成功转让不仅能带来现金收入,还能减轻银行的资产质量负担,降低资本占用,支持银行的稳健发展。随着行业对风险管控和资产处置的重视程度提高,市场逐渐成熟,银行开始主动管理和挖掘不良资产的价值,探索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升资产价值。 未来,随着监管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合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银行净息差的持续承压,银行急需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来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同时,个贷不良批量转让的试点扩容及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共同推动,将促使不良资产处置常态化和市场化。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快节奏仍将持续,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