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政策推动下,今年已有47家银行发行52只科创债,总规模达261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支持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灵活设置条款,鼓励长期债券。地方中小银行成为发行主力,发行数量超六成。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发行利率集中在1.65%至1.78%之间,国有大行发行规模占比超四成。科创债为银行提供了低成本资金来源,支持科技创新。资金用途将主要用于发放科技贷款,监管需确保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防止“洗绿”行为。【东方财富链接】
数据眼
科创债的发行规模在政策推动下持续扩容,数据显示,今年已有47家银行机构成功发行52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达2615亿元。地方中小银行在此过程中表现突出,发行数量占比超六成,成为银行业科创债的主力军。这些中小银行贴近县域经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地科技型企业的需求,通过发债降低融资成本,将长期资金引入基层创新一线,形成良性循环。 从发行利率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科创债利率多集中在1.65%至1.78%之间,而邮储银行的3年期和5年期利率则分别为1.8%和1.82%。在发行规模方面,共有10只银行科创债的发行额度不低于100亿元,国有大行的合计发行规模达到1150亿元,占全部银行发行规模的超过四成。 政策支持的力度加大使得科创债的发行效率显著提高,市场认可度高,发行利率显著低于同期限的普通金融债。这为银行提供了稳定、长期且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增强了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能力。 募集资金的用途主要是发放科技贷款及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业务,符合《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的相关规定。然而,资金能否有效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关键在于监管的有效性,需警惕个别机构借“科创”之名进行传统融资活动,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和合规,防止“洗绿”行为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