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绿地控股集团于2025年9月涉及3102件诉讼,金额达111.87亿元。其中2957件诉讼为被告,金额90.33亿元,145件为原告,金额21.54亿元。公司表示将高度重视诉讼化解工作,并采取多项措施减小对经营活动的影响,保护投资者权益。【观点网链接】
数据眼
绿地控股及控股子公司在2025年9月涉及的诉讼数量达3102件,累计金额高达111.87亿元,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压力。根据公告,已决诉讼为325件,金额为0.67亿元,未决诉讼则占多数,共2777件,金额达到111.20亿元。作为被告的诉讼事项中,2957件的诉讼总金额为90.33亿元,其中未决诉讼2632件,金额为89.66亿元,显示出公司的诉讼压力主要来自未决案件。 按诉讼类别划分,建设工程施工/采购诉讼纠纷数量最多,达1200件,金额为47.78亿元,房地产买卖/租赁诉讼纠纷有1156件,金额为4.31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房地产及基建行业的调整周期对公司造成了显著影响,显著增加了诉讼风险。 在授信业务的角度来看,这种高密度的诉讼情况可能引起商业银行对绿地控股的风险评估的重新审视。银行在审批授信时,通常会考虑借款方的法律风险和财务健康状况。诉讼数量及金额的显著上升可能导致银行对其信贷政策的收紧,增加借款成本,甚至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银行可能要求更高的抵押物或更严格的担保条件,以应对潜在的违约风险。 绿地控股已经采取措施应对这一局面,包括组建工作专班、实施领导包案、强化督办考核等,以期化解诉讼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在公告中强调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妥善处理相关诉讼,进一步减小对经营活动的影响。这种积极应对的态度对于商业银行在评估授信时可能产生正面影响,表明公司在面对挑战时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有助于提升银行对公司的信任度。 然而,商业银行也需要密切关注公司在诉讼处理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减轻损失,以及最终的诉讼结果如何。若公司能够妥善化解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能会在后续的融资过程中改善其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反之,则将加大银行的风险敞口,影响授信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