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私募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专业化和头部化趋势明显,基金经理公奔私现象再度出现。友安私募基金因其创始人宋昆为前公募冠军受到关注。2025年已有300余位公募基金经理离任,创五年新高,多个私募引进新人才。百亿私募数量增加至94家,主要受益于A股市场回暖和投资者信任度提升。监管部门将继续“扶优限劣”,预计私募管理人数量将大幅压缩。大部分私募对节后市场持乐观态度,关注科技成长方向。【同花顺财经链接

数据眼

私募行业在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尤其是百亿私募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5年9月29日,百亿私募的数量已达94家,较8月底增加了3家。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A股市场的回暖,提升了权益类资产的收益,同时投资者对头部私募的信任度也在上升,资金向业绩稳定、策略成熟的私募聚集。这种趋势为部分私募突破规模门槛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市场结构来看,在94家百亿私募中,量化投资、主观投资及混合型投资模式的私募分别有45家和41家,显示出市场对不同投资策略的需求多样化。此外,百亿私募的办公地点主要集中在上海(42家)和北京(24家),这些地区的市场资源和人才储备为私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在这种行业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私募行业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在授信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方面。随着百亿私募数量的增加,银行可以考虑与这些私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银行也应加强对私募的尽职调查,确保其投资策略的稳健性和透明度,以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 此外,私募行业人员流动频繁,特别是公募基金经理的“公奔私”现象日益显著。今年已有300余位公募基金经理离任,创下近五年新高,这一变化可能导致私募行业的人才结构和投资策略的调整。银行在授信时需关注这些变化,以便更好地评估相关私募的信用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在监管政策方面,监管部门对私募行业的扶优限劣政策也增加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未来私募管理人的数量可能会大幅压缩,这意味着头部私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机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应关注这些头部私募的动态,特别是它们在市场中的表现及其管理的基金规模。 总之,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应密切关注私募行业的结构变化、人才流动及监管政策,以制定更为有效的授信策略,降低风险并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