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债券ETF市场在2023年迎来快速发展,截至9月28日,产品数量增至53只,总规模达6844亿元,较年初增长280%。市场上形成了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和可转债ETF三大矩阵,科创债ETF表现突出,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养老、社保等资管产品逐渐增加对ETF的配置,个人投资者的关注度也在上升。债券ETF凭借其低风险和稳健回报的特点,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工具。海富通基金和博时基金等头部机构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同时新兴机构的加入为市场注入活力,预计债券ETF的规模和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东方财富链接】
数据眼
截至9月28日,债券ETF产品数量已达53只,总规模达到6844亿元,较年初增加超5000亿元,大幅增长了280%。今年以来新发债券ETF有33只,产品数量已达53只,总规模达到6844亿元,较年初1739亿元的规模增加超5000亿元,大幅增长了280%。2023年末,债券型ETF规模较年初的529.43亿元增长至801.52亿元,增幅超过50%;2024年5月,债券型ETF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14亿元,同年末规模增长至1739亿元。2025年2月,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7月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关口,9月,总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科创债ETF表现突出,10只科创债ETF近290亿元的募集规模,将债券ETF的总规模提升到了4000亿元以上。9月18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合计募集规模407.86亿元,上市后再次吸引增量资金流入。截止到9月28日,32只债券型ETF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博时可转债ETF规模突破600亿元,海富通短融ETF规模580亿元,富国政金债券ETF规模突破400亿元,达437亿元,鹏扬30年国债ETF规模达到307亿元。债券ETF日均成交额已超2200亿元,1月的日均成交额仅384亿元。 从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角度看,债券ETF的快速发展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债券ETF作为一种灵活的投资工具,具备低风险和稳健回报的特性,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工具。在信贷环境相对紧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通过投资债券ETF来实现收益的稳定性,降低利率风险。此外,随着债券ETF市场的不断扩容,银行能够在更广泛的投资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从而提升整体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科创债ETF的快速增长,符合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银行可通过参与这些新型债券ETF,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战略。 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债券ETF的高日均成交额使其成为银行进行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银行可以通过交易债券ETF来实现资金的灵活调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债券ETF的良好市场流动性也使得银行在进行资产配置时,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调整投资策略。此外,随着新兴机构的入场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在选择债券ETF时将面临更丰富的产品选择,有助于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总体来看,债券ETF的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银行需积极适应这一市场变化,利用债券ETF的优势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