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黄奇帆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强调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认为其是GDP增长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占GDP比例约70%,未来有望达到100%-120%。他提到,风投和私募基金应更多投资于生产性服务业,而非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制造业创新的动力,还包含多个行业类别,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基础。【证券时报网链接】
数据眼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提到,产业基金、私募基金、创投风投基金等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之后,还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根据他的分析,证券化率是反映资本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理想的比例在1:1至1:1.2之间,而中国当前的证券化率约为70%,显示出市场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预计到204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350万亿元,若股票市场占GDP的比例达到100%至120%,则股票市场总市值可能在400万亿元左右,较现有水平翻两番。 生产性服务业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被视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在国家统计局的分类中,生产性服务业包括10个大类、35个中类和171个小类,其中第一大类为硬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创新。黄奇帆特别强调,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GDP的最大板块,也是高市值独角兽企业和服务贸易的增长极。以美国和欧盟为例,去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分别约48%和40%,可见这一领域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从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银行提供了丰富的信贷机会。随着市场对生产性服务业认识的深入,银行可以根据行业的特性,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信贷产品,以满足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资金需求。对于早期和成长阶段的企业,银行可以提供更为灵活的授信政策,降低融资门槛,鼓励更多的投资流入这一领域。此外,随着企业的成熟,银行还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财务顾问服务,帮助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和提升融资能力。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与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等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支持高科技独角兽企业的健康成长。这不仅能够提升银行的业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还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贡献力量。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扩展,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应更加关注这一领域的潜力,以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