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山西省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超全国水平,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展现出发展韧性与活力。省财政通过政策、资金和服务支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及融资担保,降低融资成本,激活民间投资潜力。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府采购支持,提升服务效率,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未来,山西省将继续加强财政要素保障,推动民营经济量质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山西省财政厅网站链接

数据眼

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高出全国3.8个百分点;截至8月底,全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96.2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7.6%。2025年,省级财政安排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4.02亿元,其中,用于“小升规”企业奖励资金21681万元,“规范化股改”奖励资金8500万元,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奖励资金4700万元,“开发区建设中小企业园”奖励资金4500万元。山西财政通过保费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3年以来,省级财政连续三年共增资21亿元,支持山西融资再担保集团资本金达到39.95亿元,增强集团资本实力。 从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角度看,山西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资环境的优化为银行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机会。随着民间投资的增长,银行可以通过授信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在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日益增加,银行可通过提供贷款、融资担保等多种金融服务,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升级。 山西省财政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包括专项资金的安排和融资担保的增强,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了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意愿。银行可以通过参与政府的融资担保计划,降低自身的风险敞口,从而更积极地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此外,随着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加大,银行也可以在这方面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制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信贷产品。 在政策引导下,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应相应调整。鼓励银行在信贷审批中更加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通过大数据及云会计等新技术手段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风险。通过与政府和行业机构的数据共享,银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市场动向,从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山西省的民营经济在政策支持下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自身的授信策略和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这不仅有助于银行开拓市场,也能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