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信银行近期MSCI ESG评级上调至AAA级,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ESG表现上的领先地位。目前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5家获得该评级。专家指出,政策推动和银行自身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是主要原因。银行业ESG实践已深度融入公司战略,同时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监管政策也促进了银行ESG表现的改善,未来投融资排放将成为重要指标。各银行通过数字化能力和绿色金融创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新浪财经链接

数据眼

中信银行的MSCI ESG评级上调至AAA级,标志着其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的表现突出,已有5家银行获得该评级。根据勃诺科技的统计,近三年银行业评级保持稳步提升,25家银行评级在A级或以上,显示出ESG表现优于其他行业的趋势。绿色金融政策推动下,银行业绿色金融规模显著增长,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万亿元,而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4.54万亿元,增长率达到16.95%。预计到2025年,银行业绿色贷款余额将达到约42万亿元。 在治理能力方面,银行业逐步将ESG融入公司战略,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设立相关委员会,明确ESG风险管理责任。工商银行在实际业务中将ESG理念嵌入各环节,确保环境和社会风险管控。此外,银行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普惠金融方面表现突出,招商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8876.79亿元,显示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未来,银行业将更加重视气候变化议题,开展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和气候情景分析,预计2025年度ESG报告将披露投融资相关排放信息。通过数字化能力,银行推动产业转型,兴业银行的双碳管理平台为1.68万家企业客户创建碳账户,民生银行则开发行业地理风险指标评估客户风险。 整体来看,国家政策与监管要求的推动,以及银行业自身对ESG表现的重视和努力,使得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表现日益显著,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