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约为1.33%,同比下降13个基点,降幅有所收窄。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趋势受到政策引导、经济增速、LPR下调等多重因素影响。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净息差领先行业平均水平,两行均对下半年息差表现持乐观态度。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也采取措施控制负债成本,提升资产收益,力求稳定息差。整体来看,尽管面临压力,但预计净息差下滑速度将放缓,未来可能迎来改善。【和讯网链接】
数据眼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约为1.33%,同比下降13个基点,虽仍处下行通道,但降幅较去年同期(19个基点)有所收窄。招商银行净息差为1.88%,较行业平均水平1.42%领先40多个基点。平安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8%,较行业平均水平领先近40个基点。兴业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75%,同比降幅11BP,环比年初降幅7BP。民生银行的净息差为1.39%,虽然绝对值不高,但其同比提升了1BP。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指出,预计后续银行净息差有一定下行压力。东莞证券称,2025年内降息仍有空间,资产端继续承压。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表现与净息差直接相关,净息差的变化反映了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净息差的管理上展现出较强的能力,特别是在控制负债成本和优化资产结构方面。这些银行通过提高活期存款比例和控制高成本存款,成功地保持了较高的净息差水平。 招商银行的副行长提到,良好的负债和资产结构使得该行下半年净息差降幅可能收窄,这表明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应注重资产质量和负债成本的管理。平安银行通过持续降本和调控资产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净息差,这为其他银行提供了借鉴,强调了在高竞争环境中有效管理成本的重要性。 兴业银行则通过重定期存款和加强同业负债管理来缓解息差压力,显示出灵活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民生银行尽管净息差较低,但其同比提升显示出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强调了在授信业务中合理定价和优质资产投放的重要性。 综合来看,银行的授信业务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需关注净息差的波动,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控制成本和提升信贷质量,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