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百诺医药于9月18日向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交IPO申报,计划发行不超过2649.55万股,募集资金5.7亿元用于建设数字化制剂和原料药平台。公司曾于2022年申请深交所创业板,但在2024年撤回申请后转战北交所,并于今年挂牌新三板。百诺医药成立于2000年,专注于药物研发及生产,实际控制人为孟凡清和焦梅,前十大股东持股99.05%。公司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研发费用占比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表明其重视技术团队与研发能力的提升。【鲁网链接

数据眼

百诺医药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2649.55万股,募集资金5.7亿元用于投资数字化制剂平台、数字化原料药平台及药物研究中心建设。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与资本市场多次交手,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2年开始冲击深交所创业板,2024年9月撤回申请,重新备战北交所。 在经营业绩方面,百诺医药在2022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4.83亿元、5.78亿元,归母净利润7274.47万元、1.35亿元、1.59亿元,三年毛利率均超过73%。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3.12%;归母净利润9202.55万元,同比增长13.66%。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十分显著,2022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42亿元、1.62亿元、2.1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8.94%、33.56%、37%。相比之下,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在15%至18%之间,百诺医药的研发费用率几乎高出一倍。这表明公司对技术团队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的重视,且在2类改良型新药、复杂仿制药等领域的布局具备较强竞争力。 从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角度看,百诺医药的财务表现和研发投入为其融资能力提供了支持。高毛利率和持续增长的净利润使得银行在评估其信用风险时更具信心。此外,公司的多次资本市场操作展示了其融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这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银行可以基于百诺医药的历史表现和未来发展计划,设计相应的授信方案,支持其在新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需求。百诺医药的高研发费用率亦可以被视为一种投资信号,商业银行可据此判断其在行业内的竞争潜力,从而决定是否给予更优的授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