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25年1-8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实际使用外资506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7%。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实际使用外资1290.3亿元和3661.9亿元,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1482.8亿元,电子商务、航空航天、化学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业增长显著。日本、瑞士、英国和新加坡对华投资均有所增长。【商务部链接

数据眼

2025年1-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6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7%。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90.3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661.9亿元人民币。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482.8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69.2%、37.5%、23.2%、19.2%。日本、瑞士、英国、新加坡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8.9%、37.2%、24.5%、1.8%。 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需关注外商投资的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评估信贷风险和机会。2025年初的数据显示,尽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出现下降,但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增长反映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这一现象可能在未来为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贷款需求,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吸引了1290.3亿元和3661.9亿元人民币的外资,表明这两个行业在外资布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意味着在这两个领域的企业将更有可能成为贷款对象,银行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市场研究和客户开发。同时,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崛起,尤其是电子商务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的外资流入大幅增长,商业银行应考虑相应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满足这些高增长行业的资金需求。 外资来源地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日本、瑞士、英国和新加坡对华投资的显著增长,尤其是日本的58.9%和瑞士的37.2%,可能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银行可以通过与这些国家的投资者建立联系,探索跨境融资和投资服务,拓展业务范围。此外,了解外资企业的需求和挑战,有助于商业银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