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港股创新药“妖股”药捷安康股价剧烈波动,9月15日大涨115.58%后,9月16日暴跌53.73%。其市值在一天内蒸发超一半,退出千亿市值药企名单。分析认为,股价疯涨缺乏基本面支撑,主要受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的研究进展影响,但市场潜力有限。药捷安康尚未实现商业化,仍处于亏损状态。【澎湃新闻链接

数据眼

药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价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9月16日,该公司股价最高下跌超过63%,最终收跌53.73%,市值蒸发超过一半,降至762.04亿港元。在前一天的交易中,药捷安康股价曾上涨115.58%,市值一度达到1647.1亿港元,成功跻身港股千亿市值药企俱乐部。上市不到三个月,该公司的股价已上涨超过30倍,显示出极强的市场吸引力。 药捷安康的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潜力被广泛看好,预计全球胆管癌(CCA)药物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2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为32亿元。虽然替恩戈替尼是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复发或难治性胆管癌治疗药物,但其市场潜力并不被所有投资者看好,尤其是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股价的剧烈波动显得尤为正常。 从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角度来看,药捷安康的快速增长和随之而来的高风险特征需要引起关注。虽然公司在研发上投入巨大,拥有多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产品,但其尚未实现商业化,且2023年及2024年的亏损分别为3.43亿元和2.75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1.23亿元,意味着其财务状况仍处于不稳状态。这种亏损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授信决策,商业银行在授信时需谨慎评估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未来的盈利潜力。 在授信风险管理中,银行应重点关注药捷安康的研发进展及其市场反馈,评估其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结果和市场接受度,同时关注行业整体政策环境和市场动态。融资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商业银行在授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药捷安康这样一家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药企,合理的授信策略能够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助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