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25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6111亿元,同比增长0.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20%。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6%,而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3.5%,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增长2.5%和2.3%。内资企业投资增长0.5%,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5.4%。【中央人民政府链接】
数据眼
2025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326111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从环比来看,8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20%。在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投资为6461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投资118246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投资201404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3.0%,制造业投资增长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8.8%。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0%,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15.9%,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7.4%,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5%。 从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3.5%,中部地区增长2.5%,西部地区增长2.3%,而东北地区则下降6.0%。在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中,内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港澳台企业增长2.3%,外商企业则下降15.4%。 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多元化特征及其对银行授信业务的影响。商业银行在授信时需关注各产业的投资增长情况,尤其是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积极增长,可能预示着未来的融资需求。同时,民间投资的下降和外资企业的显著减少也提示银行在信贷政策上需更加谨慎,以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各地区的投资表现差异也要求银行在区域授信策略上作出相应调整,重点关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投资机会。整体来看,商业银行需结合行业投资趋势,洞察市场变化,以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并实现自身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