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股市回暖促使居民存款减少而非银存款增加,8月住户存款新增1100亿元,同比下降,而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居民资产结构变化,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呈现“跷跷板”关系。资本市场回暖和利率下行共同推动存款搬家,8月上证指数创10年新高,M2和M1的变化显示资金活性增强。专家警示,如果居民存款搬家加速,可能会带来市场过热的风险。【东方财富网链接】
数据眼
8月住户存款新增1100亿元,同比少增6000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而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连续创有数据以来同期新高。累计来看,今年前8月非银存款新增5.87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多增2.28万亿元。8月A股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金额高达47.83万亿元,创单月成交金额新高,相比2015年6月高出10万亿元以上。8月M2同比增长持平于8.8%,新口径M1同比上行0.4个百分点至6%,M1-M2剪刀差为-2.8%,较上月进一步收窄0.4个百分点。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的变动趋势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有深远影响。居民存款的持续减少和非银存款的快速增长,表明了资金流动性增强和投资偏好的变化。银行在授信时,应更加关注这一变化趋势,评估客户的资产结构和流动性需求。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客户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股票、基金等非银金融产品,而非传统的定期存款。这种转变对银行的负债端和资产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非银存款的增多,银行可能面临存款来源减少的风险,进而影响到其信贷投放能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银行需要优化授信政策,灵活调整信贷结构,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需加强对客户投资行为的分析,识别潜在的授信风险,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资金流失。此外,剪刀差的收窄反映出资金活性的增强,银行应及时调整资金管理策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抓住市场机会。 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需警惕居民存款搬家带来的潜在市场过热风险。若这一现象加速,可能会导致信贷违约风险上升,因此,银行需加强风险监测与控制,保持授信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契机,探索创新的金融产品,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吸引客户,增加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