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25年8月金融数据显示,M1增速为6.0%,M2增速持平于8.8%。社融新增2.57万亿元,同比少增,贷款新增59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居民存款增速约为9.8%,显示出存款搬家迹象初步显现。M1增速改善的原因包括基数较低、企业资金流改善和股市效应。贷款和社融增速均下行,主要由于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减少。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以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同花顺财经链接

数据眼

2025年8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贷款增速为6.8%。社融数据方面,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同比少增4630亿元,社融增速为8.8%。居民存款增速约为9.8%,连续两个月下降,但仍高于M2增速约1个百分点。8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新增2.06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100亿元,企业存款增加2997亿元,非银存款增加1.18万亿元。 从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角度来看,贷款增速的放缓反映了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尤其是居民和企业信贷的减少,这可能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减少,表明消费者的借贷意愿降低,可能与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及经济预期的下降有关。企业信贷同样面临挑战,票据融资的减少使得企业融资环境趋紧,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和运营。 社融增速的下行趋势与新增贷款的减少密切相关,尤其是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显示出商业银行在风险评估时愈加谨慎。虽然外币贷款和企业股票融资有所增加,但整体融资环境仍不容乐观。政府债券融资增速的放缓也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社融增速的拉动作用减弱。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评估授信策略,可能需要更多关注非传统融资渠道,如股市融资和外币贷款。对于贷款审批的标准也可能需要适度放宽,以刺激信贷投放。同时,考虑到未来可能的货币政策宽松,商业银行应提前布局,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变化,确保在流动性改善时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因此,银行在授信业务上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将成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