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截至2025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增长6.6%),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下降21%。各项贷款和债券的余额变化情况各异,政府债券增长显著(21.1%),而部分贷款和承兑汇票余额有所下降。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61.2%,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首都金融链接

数据眼

2025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19万亿元,同比下降21%。委托贷款余额为11.15万亿元,同比下降0.6%;信托贷款余额为4.49万亿元,同比增长5.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12万亿元,同比下降4.1%;企业债券余额为33.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政府债券余额为9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1.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99万亿元,同比增长3.4%。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2%,同比低1.2个百分点,反映出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中的主导地位有所减弱。与此同时,外币贷款的占比仅为0.3%,显示出外汇融资在整体融资结构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下降趋势可能与市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加有关,商业银行在授信时逐渐趋向于更为谨慎的态度。 政府债券余额的显著增长21.1%至91.36万亿元,表明政府在通过债务融资来刺激经济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债券余额的增长3.7%显示出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债券的承销和投资来拓宽收益来源。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同比增长3.4%,也进一步印证了资本市场在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 从整体来看,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虽然传统的信贷业务仍然是其核心,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政策导向的调整使得商业银行需要适应新的融资环境,增强对多元融资渠道的利用,以保持其竞争力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