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迅速,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改善,主要业绩指标稳中有升,显示出银行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信贷总量和营业收入增长,净利润小幅上升,风险抵补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各类银行表现各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均有亮眼业绩。整体来看,上市银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展现出强韧性,盈利模式逐步转变,强调质量与效益,未来需加快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和金融供给优化,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应优化政策支持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子银行网链接】
数据眼
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的贷款和垫款合计179.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约13.4万亿元,增长8.0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分别为8.88%和12.82%。这显示出银行信贷投放结构的优化,特别是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这种信贷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盈利指标来看,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合计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0.8%。尽管增速不高,但26家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显示出其稳中向好的经营态势。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应关注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以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 资产质量的改善也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重要考虑因素。数据显示,2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拨备覆盖率普遍高于监管要求,资产质量的保持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提供了保障。在授信决策中,银行应加强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尤其是在小微企业和房地产等领域,确保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 此外,上市银行的经营理念正在加速转变,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注重质量和效益,而非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例如,中信银行行长强调不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的增长,彰显了银行在授信业务中更加审慎的态度。这种转变将推动银行在授信过程中更加关注客户的长期价值,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中的发展应充分考虑信贷结构的优化、盈利模式的转变和风险管理的加强,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并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