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安徽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通过“亩均论英雄”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2024年度全省亩均效益评价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营业收入均有所增长。改革以来,萧县等地创新评价体系,设定多项指标,金融机构如徽商银行推出“亩均贷”产品,助力企业融资和低效用地盘活。各地结合产业特色制定评价标准,促进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良好的改革推进格局,取得显著成效。【安徽省人民政府网链接

数据眼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2024年度全省亩均效益评价显示,参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26.4万元、亩均营业收入501.2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8%、9.9%。这一数据反映了企业在资源配置上更加注重效益和创新,形成“亩均论英雄”的改革思路。 在信贷支持方面,徽商银行推出“亩均贷”创新产品,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8月末,徽商银行“亩均项目贷”累计投放103.8亿元,盘活低效工业用地4.05万亩,“亩均企业贷”余额达470.3亿元。四年来,该行累计为A、B类企业发放贷款1654.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铜陵义安经济开发区在2022年至2024年间,园区亩均税收从15.81万元增长至30.86万元,年均增长39.71%。这一增长得益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通过“收购储备+府院联动+增资增容”模式,该区成功引进新兴技术产业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优质项目,显示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金融与政策结合的背景下,企业通过“亩均项目贷”获得资金支持,促使低效企业的清退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安庆经开区通过9.9亿元的贷款支持,顺利完成了对11家低效企业的清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腾出了发展空间。 各地在推动改革时,也结合自身产业特色细化评价标准。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中医药主导产业为重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69.51万元,亩均营收457.19万元,均位居亳州市第一。 整体来看,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与地方政府的改革措施形成了合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融资渠道。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亩均评价体系,各地也更加明确自身的短板与优势,推动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