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十四五”期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推动新型工业化持续深化。制造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万亿元,全球贡献率超过30%。重大技术装备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产业结构优化,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速,信息通信业发展迅速,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人民政府链接】
数据眼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将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并且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这些数据表明,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愈发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了13.8万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557家。这些企业的成长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也为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客户基础。银行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企业的成长性和市场前景,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以支持它们的融资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已有3.5万多家基础级和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建成。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评估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而优化授信决策,降低信贷风险。此外,智能制造的普及也使得企业在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信贷支持理由。 绿色制造的理念在“十四五”期间得到了深入推进,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中就有1吨是使用绿电生产的,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银行可以推出更多绿色信贷产品,鼓励企业向环保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从而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 整体来看,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面临着新的机遇。通过深入分析行业数据,银行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