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中新网**消息,近期北京市大兴区发生一起假冒银行卡诈骗案件,诈骗分子以“消费扶贫爱心卡”“养老补贴专用卡”为幌子,诱骗老人支付费用并套取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此类骗局。专家表示,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需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新华网链接

商机眼

在养老金融领域,近期出现了多个涉及高额补贴的诈骗案例。例如,某银行的假冒银行卡声称可领取“养老补贴”,其额度达到400余万元。不法分子通过制造混淆,盗用正规银行的字号与标识,冒充“消费扶贫爱心卡”,并以激活账户为借口,骗取老人1000余元的费用。这些骗局利用了老年人对政策福利的信任,结合高额补贴的诱惑,形成了复杂的诈骗手法。 根据北京金融监管局的提示,目前常见的诈骗套路包括假冒银行制造混淆、虚假平台制造陷阱和巧立名目骗取钱财等。这些手段不仅让受害者陷入财务损失,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对于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提升警惕性至关重要。必须通过官方渠道办理业务,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并坚决拒绝不明费用的支付。 王蓬博指出,消费者应时刻警惕,特别是对于陌生来电和不明快递,需保持清醒,警惕所谓的“意外之财”。家庭成员也应多关心老人,定期提醒他们防范银行卡诈骗,以确保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