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9月18日消息,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显示,新富人群的投资行为正在向高风险金融投资转移,现金类资产比例首次下降至52.5%。基金投资参与度达到五年来新高,受访者中42.6%持有基金。尽管希望获得高回报,新富人群的风险偏好趋于保守,63.1%的人无法接受10%以上的投资亏损。养老规划方面,48.6%受访者已经制定计划,购买养老保险成为主要方式。报告还显示,新富人群对AI赋能金融服务的信任度高于海外市场。【证券时报网链接】
商机眼
上海交通大学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指出,新富人群的年收入在12.5万元至100万元之间,且可投资资产在700万元以下。报告显示,2025年新富人群的现金和定存资产配置比例将首次降至52.5%,较去年下降近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持有基金的受访者比例达到42.6%,创五年来新高,基金在投资组合中的平均占比从7.8%跃升至12.4%。新富人群对股票和海外投资的配置比例也有所提升,但风险偏好趋于保守,63.1%的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10%以上的投资亏损,较去年增长13.2个百分点。 养老规划方面,近五成受访者已进行相关规划,特别是在25—44岁群体和月收入1.5万—3万元及3万元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中,养老规划实践度显著提升。报告指出,定期储蓄首次不再是补充养老的首要方式,购买养老保险成为新的选择。依靠金融投资收益而非储蓄补充养老的比例显著提高,但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中的参与度仍有提升空间,仅39.7%的受访者已开设个金账户,主要原因包括较低的投资回报和税收优惠不足。 此外,报告还关注了新富人群对AI赋能金融服务的态度。调研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对AI生成的投资建议表示信任,尤其是投资风格较为激进的受访者和投资经验超过15年的人群更青睐人工服务。这些数据反映出新富人群在养老金融和投资行为上的新趋势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