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上海证券报》9月16日消息,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参与者逐渐增多,形成了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金融体系。尽管覆盖面和缴存资金仍存在不足,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约10.73亿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规模显著增长,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人数超7200万。金融机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业内专家建议优化税收激励和丰富投资产品,以促进养老“新支柱”的发展。【中国网链接】
商机眼
黄女士每年向个人养老金账户存入12000元,并投资于基金和理财产品,享受正收益。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她的做法反映了我国养老金融的新发展。当前,我国的多层次养老金融体系已基本建立,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到202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10.73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8.72万亿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比2012年翻了一番。 截至2024年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规模约为6.7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90%。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人数已超7200万,商业养老金市场规模也突破千亿元。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利用信贷、保险和债券等工具,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农业银行在上半年新增1.2万户长辈客户,中国人寿不断丰富年金产品,建设银行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超过250只。 为提高个人养老金投资者的资金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默认投资”机制,以帮助投资者根据其不同的风险和收益偏好进行合理化资产配置。尽管“新支柱”的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覆盖面不足和缴存资金不足的挑战。业内人士建议通过优化税收激励、提升缴存额度、丰富投资产品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建议逐步上调个人养老金免税限额,并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 女性因平均寿命更长而面临养老金积累时间短和消耗多的困境,因此可以考虑给予女性更多的缴纳额度。同时,扩大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包括QDII产品和其他优质公募基金,以便提供更多选择。养老保障的核心是满足客户超长期现金流需求,同时应对长寿、失能、通胀和医疗等风险,因此需要持续深化对养老需求的洞察和创新产品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