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媒体**10月18日报道,湖北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开启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通道,借助市场化机制为生态资源贴上“价签”,实现其价值。该平台结合线上与线下运营模式,推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生态承载力,并促进绿色金融与碳金融发展,服务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湖北碳市场在全国试点中表现突出,创新了多类碳金融产品,助力企业融资,推动绿色转型,形成了涵盖广泛的碳普惠体系。未来,湖北将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权益交易,服务国家“双碳”目标。链接

商机眼

湖北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于10月18日正式上线,标志着湖北在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平台借助市场化机制,为山林湖草等生态资源赋予真实的价值。湖北的森林覆盖率达42.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到2027年底,湖北计划建成制度完善、产品丰富、市场活跃、平台功能完备的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到2030年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将全面建成,依托成熟的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金融、碳金融的发展。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自2011年获批成为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市场交易规模和引资规模均居全国首位。目前,湖北碳市场纳入控排企业449家,累计成交量达到4.18亿吨,占七个试点碳市场总量的42.7%。在碳金融创新方面,湖北推出了超过10类碳金融产品,助力企业以“碳”融资达12.91亿元,占全国碳金融规模的50.25%。注册企业达740家,入库绿色项目833个,累计融资2090亿元。 湖北的碳普惠体系逐步建立,“武碳江湖”用户突破190万,累计记录低碳行为超过1700万次,个人减排量近4万吨。这些措施将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权益的市场化,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促进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