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中国经营报》2025年10月15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旨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随着多地国资快速响应,已有多省落地相关项目。9月29日,三家政策性金融工具公司成立,控股股东为国家开发银行等,未来将重点投放资金于人工智能等特定领域,以缓解融资难题。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撬动5万亿元投资,并推动经济健康发展。链接
商机眼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元,多地快速响应,目前已经有多省地方国资落地金融工具项目。2025年9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宣布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额为5000亿元,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出资运作,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消费升级以及外贸稳定等领域。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于2025年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专门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20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 截至10月15日,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安徽、河北、内蒙古、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云南等12个省份已公开披露工具资金落地情况。安徽省首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基金)支持金额为31.625亿元,汕尾市海丰县城市更新项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金额为4900万元,总投资5亿元。昌吉州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并落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获批金额超2.8亿元。 林英奇认为,测算假设政策性金融工具占资本金比例50%,在未来3—5年,有望撬动约4万亿元贷款,拉动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社融增速1.0个百分点。同时,工具有望撬动5万亿元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10个百分点,其中1万亿元投向民企有望拉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