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2023年9月1日的消息,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成都市零碳券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设立了四类零碳券,旨在支持企业和公共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的能力建设和碳足迹认证,鼓励碳排放信息的公开和管理,推动低碳转型。此政策成为城市层面推动低碳转型的创新典范,通过线上管理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促进了更广泛的中小企业参与碳排放管理。链接

商机眼

1. 我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 2022年以来,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持续领跑规模以上工业。 3. 2024年城市公交和巡游出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72%、47%。 4. 在运集中式充换电站达1.23万座、充电基础设施达81.97万台。 5. 四川紧扣“数据质量管理、配额清缴履约、履约成本控制、资产开发转化”四个重点任务,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 6. 累计通过“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抵销碳排放从而实现碳中和的场景超过1.2场次(个)。 7. “碳惠天府”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350万,累计开发碳减排项目172个,审核登记碳减排量74.7万吨,近50万吨碳减排量实现价值转化。 8. 截至2024年末,累计办理“绿金贷”“绿票通”近260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600多万吨。 根据以上数据,四川省在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自2022年以来,该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到2024年,城市公交和巡游出租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预计将达到72%和47%,为推动交通领域的电动化做出了贡献。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集中式充换电站数量达到了1.23万座,充电设施数量达到81.97万台,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在碳市场方面,四川省通过系统布局和管理,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展现了地方在全国碳市场中的参与能力。通过“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四川实现了超过1.2场次的碳中和场景,推动了社会各界对碳中和的关注与参与。以“碳惠天府”为代表的碳普惠机制,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50万,开发的碳减排项目达到172个,审核登记的碳减排量74.7万吨,为碳减排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效路径。 此外,四川省通过“绿金贷”和“绿票通”政策,累计办理金额近260亿元,带动了年度碳减排量超过600万吨,充分体现了金融在绿色转型中的重要支持作用。这些数据反映了四川在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