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北京日报2025年消息,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东城区启幕,该城区以文化为基、科技为擎,推进文化现代化发展。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作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标杆,已吸引超过400家企业,年总收入近400亿元。园区构建了产业融合的“生长系统”,并计划于2025年推出《绿色智慧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致力于打造“零碳智慧产业园区”。同时,航星园通过系统改造,提升了人居环境,成为“城市客厅”。园区将继续以“文化+科技”为核心,引领绿色能源发展,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北京东城链接

商机眼

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背景下,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作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先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园区,聚集了400余家企业,其中60%为“数字+”企业。这些企业的年度总收入接近400亿元,文化上市企业的市值约为800亿元。航星园不仅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024年更是跻身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成功回答了“文化科技为何扎根于此”的时代命题。 园区的成功源于其产业融合的“生长系统”。航星园身处文化中心核心区域,周边文化地标众多,交通便利,使其成为“数字文娱+数智科技”企业的聚集地。2024年,园区及驻园企业获得了中关村东城园“科创十七条”政策的多项奖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的“孵化器”与龙头企业壮大的“加速器”。 航星园的产业生态持续迭代,规模以上企业占比60%。园区内有多个“小巨人”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光线传媒和猫眼娱乐等标杆企业也在其中。园区还积极布局绿色能源产业,计划在2025年前策划《绿色智慧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目标是在二环内打造首个“零碳智慧产业园区”,将科技与绿色深度协同。 通过建立智能硬件研发设计平台和AI材料实验平台,园区为绿色能源企业提供定制化研发服务。此外,还联合多家企业成立绿色智慧能源产业创新联合体,提供碳足迹核算和绿色金融工具等服务。园区推出的“专精特新跃升计划”和“独角兽加速计划”也为绿色能源领域的创新企业提供了支持。 航星园的改造项目涵盖了13.5公顷的老旧工业厂房,提升了人车分流率,并增加了休闲设施,形成了“工作即生活、办公即社交”的社区氛围。园区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形成文化内容、空间、服务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此外,通过“文创贷”“科技信用贷”等金融支持,园区累计帮助3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未来,随着航星园的“零碳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将继续吸引全球伙伴,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园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