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新华社2025年9月22日报道,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等多位金融监管高层介绍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的发展成就。他指出,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成效明显,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整体金融体系稳健,国际竞争力增强。此外,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强调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监管机制的创新,证监会主席吴清则提到资本市场的法规制度建设和市场功能的协调发展。整体而言,这些成绩归功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为未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链接

商机眼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金融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尤其在科技金融领域表现突出。根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已接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则位居世界第二。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20年保持在世界第一,且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科技金融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以及绿色贷款的年均增速均超过20%。尤其是在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以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显著提升,银行业和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新增资金达到170万亿元。 此外,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过去五年中,行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年均增长9%。在风险防控方面,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理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过40%,行业资本和拨备总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显著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科技企业在市值前50名中占据的数量从18家增加到24家,显示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整体来看,中国金融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质的提升与量的增长,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