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新华社9月18日消息,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包括量子科技、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等领域。同时,“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和“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等项目也取得进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超过3.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并且我国的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外,基础研究水平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上升至第10位。科技体制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创新活力不断释放。【铜川市科技局(市外专局)链接】
商机眼
在“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的基础不断夯实。根据数据,预计到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的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同时,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加速,规上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而“三新”经济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了83%。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促进创新模式的多样化,包括“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同时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自2021年以来,科创板已成功首发上市376家企业。这一系列措施昭示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创新活力的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