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南方日报9月18日消息,第28届广东省企业家活动日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大会上,南海区发布新型储能产业跃升计划,计划在2025至2030年构建“1+2+3+N”产业格局,目标培育超百亿龙头企业、超50亿企业及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将南海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装备制造核心基地。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家玉表示,将通过构建产业智库、科研平台和空间载体等举措,推动储能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绿色转型解决方案,并强化政策保障与市场拓展。【佛山市人民政府 链接】
商机眼
在9月18日的广东省企业家活动日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大会上,南海区发布了新型储能产业跃升计划,计划在2025至2030年间用六年时间构建“1+2+3+N”的产业格局,目标是培育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超50亿元的企业2家,以及“四上”企业50家和专精特新企业40家。南海的储能需求规模已达到8000兆瓦时,市场潜力超过100亿元。 根据规划,南海将重点打造产业智库、科研平台和空间载体。“1”是一个产业智库,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将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2”是两大科研平台,包括南海新型储能联合实验室和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解决储能技术的难题。“3”则是三类空间载体,涉及3000亩土地的产业经济带、1000亩的先进制造园以及500亩的废旧电池绿色再生基地。 在应用场景上,南海计划在电源侧建设50兆瓦时储能电站,并在电网侧布局超过4000兆瓦时的储能设施,覆盖七个镇街的负荷密集区。用户侧则将挖掘612个工业园区及教育、医疗机构的3500兆瓦时需求潜力。此外,南海还将探索“绿电直连+储能+虚拟电厂”的创新模式,为高耗能产业提供绿色转型方案。 南海还提出“链主带动+梯队共进”的策略,通过产业闭环形成共建共享的效应,并实施“扶小、培精、转优、引强”的梯度计划。此外,将构建“本地-全国-全球”的三级市场网络,助力企业进军“一带一路”市场。为保障政策落地,南海将通过强化组织、人才、资金和土地保障,致力于打造储能创新的试验场和应用示范的标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