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北京日报近日消息,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措施涵盖要素投入、产业全周期投入和长效服务机制等16条,旨在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各区积极响应,以海淀、昌平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区域结合自身优势,推动政策落地,形成全市协同发展新格局。全市六大要素投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才引育、产业投资、数据供给、创新平台建设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均有显著进展。【同花顺财经链接】
商机眼
北京市近日出台的《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涵盖要素投入、产业全周期投入、长效服务机制3个部分、16条措施。全市层面上,六大要素投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才引育方面,加大科技新星等青年项目资助力度,创设“IQ Talk”平台并举办6场活动。产业投资方面,8只政府基金覆盖未来产业六大领域,截至今年上半年投资118个项目,占总投资51%。全市算力规模超3.3万P,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人工智能数据集交易是场内最大业务板块,数据沙盒升级至3.0版。创新平台建设加速,17个领域建成31个平台。 在海淀区,备案大模型104款占全市近70%,量子领域成立专项基金,并运营全国首家量子孵化器。未来制造领域,具身智能集聚企业数量占全市40%。昌平区的机器人产业集聚企业超100家,上半年收入增长38.9%。合成生物领域规上企业收入27.6亿元,增长10.3%。在金融支持方面,科技产业基金群规模达1500亿元,12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实现47项关键技术突破,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00余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5件。AI赋能方面,5000P高性能智能算力投用,正在建设京内最大单体算力中心。政策与金融层面,出台近70项支持政策,每年安排超100亿元产业发展资金,2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