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证券日报》9月12日报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9月份以来的第二批行政处罚信息,涉及1家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大行、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1家保险公司,罚款金额合计超过1.6亿元,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一。专家认为,金融监管部门持续保持严监管态势,尤其在信贷业务和金融科技领域,银行及相关责任人因管理不审慎和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受到重罚。【证券日报财经频道链接】
商机眼
9月份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罚款总额超过2.6亿元,其中多家机构的罚款金额达到千万元级别。此次受罚主体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大行、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等,罚款金额合计超过1.6亿元。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因相关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款6670万元,同时两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合计罚款10万元。 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数据管理和信息科技成为监管开出罚单较多的业务领域。某国有大行因个别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信息科技外包管理存在不足,被罚款290万元;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被罚款590万元;另有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罚款60万元。 此外,两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受到处罚,其中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罚款金额高达1200万元,涉及投资运作不规范、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专家建议,金融机构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加强技术合规能力建设,利用AI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实时校验和外包流程的固化,积极参与监管沙盒试点,以实现安全的数据共享和合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