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中国城市报2023年消息,证券化率是评估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注册制改革和基础设施REITs的推进,中国证券化率稳步提升,当前约为77.2%。城市间证券化率差异显著,形成“三级梯队”,第一梯队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证券化率远超全球主要经济体,第二梯队城市证券化率与中国水平相当,第三梯队城市则有较大提升空间。科创板的设立及注册制的推进促进了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推动证券化率提高。面对提升证券化率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应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科技人才、壮大耐心资本,并重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澎湃新闻客户端链接

商机眼

近年来,中国证券化率逐步提升,反映出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证券化率(A股总市值/GDP)约为77.2%,较2018年的51%显著提升,接近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60%-80%)。截至2025年8月31日,A股总市值已达104.2万亿元,按照2024年全国GDP 134.9万亿元计算,这一比例显示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中有升趋势。 不同城市的证券化率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三级梯队”格局。第一梯队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其证券化率分别达到528%和303%;第二梯队的城市证券化率在80%-120%之间,如南京和合肥;第三梯队的城市证券化率低于80%,其中部分城市甚至不足5%。这一分化反映了各地在金融结构和资源配置上的差异。 自2019年科创板设立以来,注册制的推进降低了科技企业上市的门槛,使得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及市值显著增长。例如,北京的寒武纪市值突破6000亿元,深圳的影石创新市值接近1300亿元。这些科技公司的上市有效促进了所在城市的证券化率提升,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 在提升证券化率的过程中,各城市面临机遇与挑战。各地应因地制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科技人才、壮大耐心资本及重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策略,推动地方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整体来看,未来中国证券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推动直接融资改革和优化金融结构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