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深圳特区报10月消息,深圳通过市场化竞拍形式推出生态碳汇,首次实现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以485元/吨的价格创下全国碳汇市场最高单价;同时,深圳还创新“碳”与“贷”的转化路径,推出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质押金融服务。深圳市海洋金融联盟于今年7月成立,旨在促进海洋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深圳的海洋金融产品如“蓝海惠贷”已为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蓝色信贷规模快速增长,相关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5.4%。深圳还积极推动船舶租赁项目,形成全品类覆盖,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全球竞争力。【深圳市人民政府链接】
商机眼
在深圳,科技金融与海洋产业的结合不断创新和深化。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以485元/吨的价格成交,标志着碳汇市场的突破。深圳市海洋金融联盟的成立为海洋产业提供了新的金融支持平台,汇聚了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力量,推动海洋产业融资需求的对接。今年6月,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国开行深圳市分行成立专班,支持海洋经济项目,首批超300亿元的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深圳推出的“蓝海惠贷”产品在上线一周内投放近1亿元,专注于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预计到2025年6月,绿色港口和航道等项目的贷款余额将增长25.4%。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国证蓝色100指数”反映了海洋经济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自去年底以来累计收益率达到16.5%。 在创新金融工具方面,深圳已发行了5亿元的蓝色债券,并正在设立规模15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以弥补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不足。同时,前海已落地48个船舶租赁项目,总资产达168亿元,成为全国第三。深圳将继续深化与香港的合作,推动“租赁+绿色能源”的跨境业务,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