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据东方财富2025年9月4日消息,自上半年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落地以来,科技创新债发行节奏加快,5月以来发行规模已超1.02万亿元,反映市场对科创融资需求的积极响应。9月1日数据显示,银行间和沪深交易所有约8只科技创新债计划发行近80亿元。8月全市场共发行近200只科技创新债,保持高活跃度。中诚信国际研究院表示,科技创新债融资成本优势明显,但产品期限与科创企业长期需求存在错配。近期14家基金公司上报第二批科创债ETF,预计将提升市场关注度和流动性,后续科技创新债市场有望继续扩容。链接

商机眼

自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落地以来,科技创新债的发行节奏显著加快,表明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融资需求激增。据Wind最新统计,5月以来,全市场共发行833只科技创新债,发行规模已超过1.02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的发行规模约为6200亿元,数量约为435只,而沪深北交易所的整体发行规模接近4100亿元,数量约为397只。 在9月1日的数据显示,银行间及沪深交易所有约8只科技创新债开启发行,合计计划发行规模近80亿元。这些债券中,有地方国资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计划将不低于70%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此外,8月全市场共发行近200只科技创新债,继续保持高活跃度,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了101只,占比约51%;上交所市场也达到80只,占比约40%。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的发行量处于领先地位。银行间市场的发行主力为30多家银行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凭借其资金实力实现了规模领先。例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8月19日成功完成了50亿元首期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投放。 随着科技创新债政策的全面升级,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Wind统计显示,约38家证券公司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规模近45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及流动资金补充。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以70亿元和50亿元的累计发行规模位列行业前列。此外,北京市国资公司也发行了约75亿元的科技创新债。 分析指出,科技创新债市场在今年表现出一定的结构性特征。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的研究员表示,1月至8月,5年期科技创新债券和科创公司债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相比同期限、同类型债券低14个基点和41个基点,显示出科技创新债在融资成本上的优势。然而,目前近八成的产品期限不超过5年,长期限债券占比偏低,导致期限结构与科创企业的长线资金需求之间存在错配。 交易端的活力也在不断提升,近期14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了第二批科创债ETF,首批上市的10只科创债ETF整体规模已超1200亿元,较上市时增长约315%。市场机构预计,第二批科创债ETF的规模可超1000亿元,这将提升科技创新债市场的关注度并拓展投资者的资金来源。 总体来看,科技创新债市场的扩容增量有望持续发挥融资支持作用。监管机构的增信机制优化及政策效果的落实情况值得关注。此外,混合型科创债等含权产品的规模仍较小,含权条款的设计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关注相关的发行条款及产品创新情况。